忧郁小琅 发表于 2004-3-31 12:47:00

[转帖]军工之本--浅谈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

<b>[转帖]军工之本--浅谈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BR></b>                                       本人曾是我国机床业的一名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多年一直专心于本行业,无奈单位拖欠工资,害得本人举债度日,(此前单位当时很有钱,但不去搞技改,而是拿机床赚回来的钱去建水泥厂,最后血本无归)后来就因生计的问题,就不在搞本专业了,去做买卖了。现就本人知道的一点数控机床方面的事情,和大家交流一下。<BR><BR>  机床的水平主要看金属切削机床,其他机床技术和复杂性不高,就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电加工机床,也只是方法的改变,没什么复杂性和科技含量。<BR><BR>  我们的数控磨床水平不错,每年都有大量出口。因为它简单,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BR><BR>  金属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属形状。去除材料,主要靠车和铣,车床发展为数控车床,铣床发展为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轴机床,可以让复杂零件在精度和形状上一次到位,譬如讲,你飞机上的一个复杂零件,以前由很多种工人:车工、铣工、磨床工、画线工、热处理工用好几个月干,其中还有报废的,最新的复合数控机床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全干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设计的还高。零件精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可靠性好。<BR><BR>  由普通发展到数控,一个人顶原来的十个,在精度上,更是没法说,适应性上,零件变了,换个程序就行。把人的因素也降为最低,以前在工厂,谁要时会车涡轮,蜗杆,没个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谁掌握了,那牛得很。现在用数控设备,只要你会编程,把参数输进去就可以了,呵呵,简单,刚毕业的技校学生都会。而且批量的产品质量也有保证。<BR><BR>  自美国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数控车床后,机床制造业就进入了数控时代,在六十年代,我国就搞出了第一代数控机床,但后来中国进入了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等8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的数控机床水平,差距就是20年了,其实奋起直追还有希望,但国营工厂不思进取,到了9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水平,已有30年的差距了。我们在闭关锁国的年代走的是苏联的路子,什么叫苏联的路子,举个例子来讲:比如,生产一根轴,苏联的方式是建一个专用生产线,用多台专用机床,好处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这根轴的参数发生了变化,这条线就报废了,生产人员也就没事做了。在1960-1980年代,国营工厂一个产品生产几十年不变样。到了1980年代后,当时搞商品经济,这些厂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营就困难了,到了90年代就大量破产,大量职工下岗。呵呵,下岗就是这么来的。<BR><BR>  现代的生产也有大批量生产,但主要是单件小批量,不管是那种,只要你的设备是数控的,适应起来就快。专业机床的路子已经到头了,        西方人很聪明,走的路就和苏联人不一样,当年的“东芝”事件,就是日本东芝卖给苏联了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床,让苏联在潜艇的推进螺旋桨上的制造,上了一个档次,让美国的声纳听不到潜艇声音了,所以美国要惩处东芝公司。由此也可见,苏联的机床制造业也落后了,他们落后,我们就更不用说了。<BR><BR>  虽然,美国搞出了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数控机床的发展,还是要数德国。德国本来在机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无非就是搞机电一体化,机械方面德国已没问题,剩下的就是电子系统方面,德国的电子系统工业本来就强大,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就拿到了机床界的牛耳。<BR><BR>  但日本人的强项就是仿造,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大量从德国引进技术,消化后大量仿造,经过努力,日本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数控机床生产国,直到现在还是。他们在机床制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机床复合(一机多种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的核心就在数控系统方面,日本目前在系统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发拿科公司。第一代的系统用步进电机,我们现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电机。现在的数控系统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电机和系统内的逻辑控制软件,交流伺服电机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谁能制造,这是一个光学、机械、电子的综合体。逻辑控制软件就是控制机床的各轴运动,而这些轴是用伺服电机驱动的,一般的系统能同时控制3轴,高级系统能控制五轴,能控5轴的,五轴以上也没问题。我们国家也由有5轴系统,但“做秀”的成份多,还没实用化。我们的工厂用的五轴和五轴以上机床,100%进口。<BR><BR>  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其核心就是数控系统。我们目前不要说系统,就是国内造的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数控机床,所用的高精度滚珠丝杠,轴承都是进口的,主要是买日本的,我们自产的滚珠丝杠、轴承在精度、寿命方面都有问题。目前国内的各大机床厂,数控系统100%外购,各厂家一般都买日本发那科、三菱的系统,占80%以上,也有德国西门子的系统,但比较少。德国西门子系统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国系统不太能适合我们的电网,我们的电网稳定性不够,西门子系统的电子伺服模块容易烧坏。日本就不同了,他们的系统就烧不坏。近来西门子系统改进了不少,价格方面还是略高。德国人很不重视中国,所以他们的系统汉语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老早就有汉语化版的。<BR><BR>  就国产高级数控机床而言,其利润的主体是被外国人拿走了,我们只是挣了一个辛苦钱。<BR><BR>  美国为什么没有能成为数控机床制造大国呢?这个和他们当时制定产业政策的人有关,再加上当时美国的劳动力贵,买比制造划算。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底的产业,而且需要技术积累。不太附和美国情况。但后来老美发现,机床属于战略物资,没有它,你的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的制造都有问题,所以他们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机床厂,规定了一些单位只能买国产设备,就是贵也得买,这就为美国保留了一些数控机床行业。美国机床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BR><BR>  欧洲的机床,除德国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说超高精密机床,瑞士的相当好,但价格也是天价。一般用户用不起。意大利、英国、法国属二流,我们很少买他们的机床。呵呵,西班牙为了让我们买他们的机床,贷款给我们。据说这样,买的人也很少,借钱总是要还的。<BR><BR>  数控机床在亚洲除日本外,南韩、台湾的制造能力也比我们强,不过水平差不多。他们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技术发展的。韩国应该好一点,它有自己自己制造的、已经商业化了的数控系统,但进口到中国的机床,应我们的要求,也换成了日本系统。我们对他们的系统信不过。韩国数控机床主要有两家:大宇和现代。大宇目前在我国设有合资企业。台湾机床和我们大体一样,自己造机械部分,系统采购日本的。但他们的机床质量差,寿命短,惹恼了一些大陆顾客,弯弯的机床目前在大陆影响很坏。其实他们比我们国产的要好一点。但我们自己的差,我们还能容忍,弯弯的机床是用美金买来的,也算“进口”了,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台湾最主要的几家机床厂已打算把工厂迁往大陆,据我所知,大部分都在上海。<BR><BR>  这些厂目前在国内的竞争中,也打着“国产“的旗号,呵呵,他们是最先接受统一的。<BR><BR>  近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机床厂商的注意,2000年,日本最大的机床制造商“马扎克”在中国银川设立了一家数控机床合资厂,据说制造水平相当高,号称“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和世界同步。今年日本另外一家大机床厂大隈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一家能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的控股公司,德国的一家很有名的企业也在上海设立了工厂。<BR><BR>  现在,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大家用国产数控机床,各厂家也在努力追赶。但直到目前,我还没听说谁制造出了交流伺服电机和与之相适应的系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BR><BR>  有些朋友会问,国产机床如此差,那末,我们的国防工业肯定就不好了,这只对了一部分。我们的国防部门比较清醒,每年都大量进口高精度数控机床,有些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机床,据说叫什么“不扩散协议”,对这个协议,日本、美国执行的比较好,但欧洲国家基本上不执行,只要你有钱就卖给你。就是美国、日本的高级机床,我们近来也搞来了不少,呵呵,资本主义天生就是追求利润的。<BR><BR>  前几天和以往的一个同事聊天,他讲,目前,国内买机床最多的是军工企业,一个购买计划里,80%是进口,他很气愤但也没法,国产机床满足不了需要。今后五年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不过就目前国内的需要来讲,一些低档产品订货,只要能拿来,也很不错了。唉,没办法,我们的数控机床目前只能满足“低档”要求。

zhugz2002 发表于 2004-4-7 15:46:00

发人深省

sixsixsix 发表于 2004-4-8 18:19:00

补充几点。


                       1. 是德国最著名机床制造公司之一的DMG公司(三家合一,各取字头),在上海松江。不搞加工,搞散部件组装及销售、服务。<BR>                       2. Mazak曾与济南一机合作过。日本机床比德国的差(价格也要低一档),特别是在用料方面,这与它资源贫乏有关。同规格的机床,日本的要轻得多,体积与占地面积也要小得多。有句难听的过头话:“德国机床可以无故障地开三班,日本机床只能开两班,中国的开一班”。<BR>                       3. 台湾机床多数基本上是日本的翻版、简版,比较起来质次价低。大多数制造商规模很小,搞外协、拼装,很现实的。有头脑的台湾机床商知道:“我们那里地方小,没有大陆上那种大气”。韩国机床比台湾的好,因为正在拼力打进中国市场,所以价格不算贵。以前人们不太了解,只知道LG电子、从山东半岛走私进来的轿车、现代内存条等。       <BR>                       4. 老苏联的传统机床原属世界一流,但后来因体制、电子工业落后等,NC机床就不行了,不过当年它的NC倒是全国产化的,机械部分还是中规中矩的。<BR>                       5. 中国。理论上是知道“机床工业是机械工业的装备部”的。以前“鼎盛”到每个县都不止一个机床厂、硬质合金的“产量”早已是世界第一,因为机床工业是靠吃国家基本建设饭的。现在已所剩无几了,剩下来的在自生自灭。其中一些在搞批量生产低档次高能耗的NC小车床与NC小铣床,指望能像电视机那样规模生产、做大做强、垄断价格;一些在组装外国(或台湾)机床;还有的在为改造、翻新旧机床忙得乐不可支。这与制造业不景气、成了夕阳产业有关(其实至少模具行业就从来也没有萧条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高层决策的短视与浮躁。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了一下后,稍有触动。不过,机床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的映射,不是【引进一条自动线+招来一批会按电钮的农民工+“现代化管理”】所能奏效的。蛀虫能啃动这个坚果吗?<BR>                       6. 机床工业投资巨大、收效甚慢,从来就不是家电那样的规模生产的产业;是技术加手艺的活,散伙容易汇聚难、垮起来容易振兴起来难。私人资本很少进来,来的多是为了股市炒作需要、妄想垄断价格;外国资本也很少进来,来的是因为看上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与极其廉价的拼装劳动力。它们都不是为“振兴中国的机床工业”而来,是为了振兴口袋里的钞票,作一番豪赌。<BR>                       7. 与模具行业相关的机床是一个亮点、卖点、突破口。不过,对于不想独立自主的、物力与智力资源相对贫乏的小国家,尽可以不去发展它。买就是了,你买了它的,你多了一台、它少了一台,消灭了一个对手,1:0 。


                       最后,给大家复述一个我小时候读过的故事,无论是对造机床、还是做学问,都不无好处:<BR>               “从前有个聪明人,一天他的肚子饿得很,于是开始吃烧饼。吃了一个吃两个、吃了两个吃三个,一连吃到第六个,肚子还觉得有点饿。接着就吃第七个,吃到一半就停止;原来已经吃饱了,还剩半个再也吃不下。于是他就开始想:早知道这半块烧饼能吃饱,前面的六块又何必吃呢?”


                       去吃那“第七个半块烧饼”吧!<BR>                       您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说“短视与浮躁”了吧?

wzc053 发表于 2004-5-12 21:38:00

很有道理,值得研究...............................

大头 发表于 2005-3-15 22:27:00

妙!


点评的到位!

huhululu 发表于 2005-3-16 20:43:00

很有道理,值得研究.我是搞非标机械设备设计的,也在使用数控技术。我对电气不太董。谁能系统地介绍一下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优缺点?及控制技术的优劣吗?

他哥 发表于 2005-3-16 23:22:00

说到了中国人的伤疤上了。


日本人很精明。这点是中国人所缺少的。举个例子(真的),前一段我国某大型石化厂定购了几亿元的设备,派代表到厂家催货,这个厂家是广东的一家美资公司,对这位代表百般讨好,请吃请喝,游山玩水,然后这位代表总是夸美资公司干的好。其实背地里美资公司做着以次充好的勾当,拿废弃的材料应付核心备件。


同样另有一家日本公司在这家美资公司定了相同的一种设备,前来催货的日本人每天都在厂里监督生产,检查每一条焊缝,每一个零件,美资公司的人员都是在全力抽调骨干应付生产检查,生产的产品完全合格。


几亿元的设备呀!都是百年大计的项目,豆腐渣工程要在几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到时又不知谁该向国人交代了。


这是真的!这就是中国现状与世界的差距,也是中国机械行业与国外的差距。


但愿这种事情不要发生在你身边!

大头 发表于 2005-3-19 09:54:00

说得太好了,受益匪浅

大头 发表于 2005-3-19 09:56:00

越看越精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军工之本--浅谈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