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henghuan
发表于 2005-11-27 21:33:00
这要经过长时期的应用和琢磨,有思想意识上的,也有技术上的。应该是先有思想意识上的,再从技术的(设计的)层面去保证。其中包含使用者和软件之间的磨合。
zhf780920
发表于 2005-11-27 22:14:00
<P>造型应该分为设计和非设计两类:</P>
<P>前者就不用说了,</P>
<P>后者为了说明书或其它用途进行外观造型,像我就是</P>
<P>有这个兴趣和爱好(制作中也可以技能有所提高)!!</P>
陈伯雄
发表于 2005-11-29 15:34:00
<P>如果是后者,没必要“识别”,一个Solid足矣...</P>
zhlong
发表于 2005-11-29 22:27:00
<P>一个特征识别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反响:)</P>
<P>其实用这个功能也是为了提高效率,识别的特征就可以修改,可以在保持原有模型不变的基础上调整尺寸,使之符合自己的要求,可以简化建模的时间,对那些使用外协加工的整体装配还是有用的,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减少重复劳动。</P>
<P>不幸被陈老师言中,本人现在正要测绘一台瑞典进口的垃圾清扫车,相当于一辆豪华轿车的价格,单位要国产化,正苦于无从下手,有人做过相关的项目吗,请赐教</P>
陈伯雄
发表于 2005-11-30 07:58:00
<P><A name=71526><FONT color=#000066><B>zhlong</B></FONT></A>:</P>
<P>关键在于“消化”对方的样机所表达的设计“味道”,并不是区完全照抄对方的设计。个别结构可能需要修改,因为您的工艺环可能与对方并不相同...</P>
水中水
发表于 2005-11-30 10:59:00
陈伯雄发表于2005-11-30 7:58:00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在于“消化”对方的样机所表达的设计“味道...
<BR>确实关键,但不容易。
小刀
发表于 2005-11-30 14:20:00
<P> 当要利用别人的模型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时,有时需要局部改变模型。</P>
<P> 而又没有对方建模时用的软件,而是特征识别器就可以用上。</P>
<P> </P>
陈伯雄
发表于 2005-11-30 15:41:00
<P>小刀:不用特征识别,在Solid基础上不能么?</P>
zhlong
发表于 2005-11-30 19:37:00
<P>我想第一步还是要照抄样机的设计,使之完全数字化,然后在虚拟的环境下研究他的味道,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适应自己的工艺环。</P>
<P> </P>
水中水
发表于 2005-12-1 00:00:00
<P>关键不是怎样‘抄’而是‘抄的人’的功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