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CAD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2|回复: 0

弯曲的基本原理_____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弯曲的基本原理

弯曲的基本原理
一、弯曲的基本原理

 (一) 弯曲工艺的概念及弯曲件
  1. 弯曲工艺:是根据零件形状的需要,通过模具和压力机把毛坯弯成一定角度,一定形状工件的冲压工艺方法。
  2. 弯曲成形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应用相当广泛,如汽车上很多履盖件,小汽车的柜架构件,摩托车上把柄,脚支架,单车上的支架构件,把柄,小的如门扣,夹子(铁夹)等。

 (二)、弯曲的基本原理:以V形板料弯曲件的弯曲变形为例进行说明。其过程为:
  1. 凸模运动接触板料(毛坯)由于凸,凹模不同的接触点力作用而产生弯短矩,在弯矩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弯曲。
  2. 随着凸模继续下行,毛坯与凹模表面逐渐靠近接触,使弯曲半径及弯曲力臂均随之减少,毛坯与凹模接触点由凹模两肩移到凹模两斜面上。(塑变开始阶段)。
  3. 随着凸模的继续下行,毛坯两端接触凸模斜面开始弯曲。(回弯曲阶段)。
  4. 压平阶段,随着凸凹模间的间隙不断变小,板料在凸凹模间被压平。
  5. 校正阶段,当行程终了,对板料进行校正,使其圆角直边与凸模全部贴合而成所需的形状。

 (三) 、弯曲变形的特点:
  弯曲变形的特点是:板料在弯曲变形区内的曲率发生变化,即弯曲半径发生变化。
  从弯曲断面可划分为三个区:拉伸区、压缩区和中性层。

二、弯曲件的质量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弯曲件的主要质量总是有回弹、滑移、弯裂等。

 1. 弯曲件的回弹:
  由于弹性回复的存在,使弯曲件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和弯曲角度在弯曲外力撤去后(工件小模具中取出后)发生变化(与加工中在模具里的形状发生变化)的现象称弹性回复跳(回弹)。
  回弹以弯曲角度的变化大小来衡量。Δφ=φ-φt
  1) 影响回弹的回素:
    A. 材料的机械性能与屈服极限成正比,与弹性模数E成反比。
    B. 相对弯曲半径r/t,r越小,变形量越大,弹性变形量所点变形量比例越小。回弹越小。
    C. 弯曲力:弯曲力适当,带校正成分适合,弯曲回弹很小。
    D. 磨擦与间隙:磨擦越大,变形区拉应力大,回弹小。凸、凹模之间隙小,磨擦大,校正力大,回弹小。
    E. 弯曲件的形状:弯曲部分中心角越大,弹性变形量越大,回弹大,形状越复杂,回弹时各部分相应牵制,回弹小。

  2) 回弹值的确定,可查表。

  3) 减小回弹的措施:
   A. 从工件设计上采取措施。
    a). 加强筋的设计
    b). 材料的选用:选用弹性模数大,屈服极限小,机械性能稳定的材料。
   B. 工艺措施
    a). 采用校正弯曲,增加弯曲力
    b). 冷作硬化材料,弯曲前进行退火,降低屈服极限。
    c). 加热弯曲
    d). r/t>100用拉深弯曲
   C. 模具结构上采取措施。
    a).r>t时,V形弯曲可在凸模上减去一个回弹角,U形弯曲可将凸模壁作出等于回弹角的倾斜角或将凸模顶面做成弧面。
    b).减小凸模与工件的接触区,使压力集中于角部。
    c). U形件可以采用较少的间隙。

 2. 弯曲件的弯裂
  弯曲件变形区外边是拉伸区,当此区的拉应力超出材料的应力极限时(强度极限)就产生裂纹。
  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越小,则变形越大,越易拉裂。

 3. 弯曲件的滑移
  由于毛坯与模具之间磨擦的存在,当磨擦力不平衡时造成毛坯的移位,称作滑移,使弯曲件的尺寸达不到要求:
  1) 产生滑移的原因:由于两边磨擦力不等。
    A. 工作不对称,毛坯两边与凹模接触面不相等。
    B. 凹模两边的边缘圆角半径不相等,半径小,磨擦力更大。
    C. 两边折弯的个数不一样。
    D. V形弯曲中凹模不是中心对称,角度小的一边正压力大,磨擦大
    E. 凹模两边的间隙和润滑情况不一样。
  2) 防止滑移的措施
    A. 尽可能采用对称凹模,边缘圆角相等,间隙均匀。
    B. 采用弹性顶件装置的模具结构。
    C. 采用定位销的模具结构。

 4. 补充内容:
    A. 弯曲可以压力机上进行,亦可以专用的弯曲机械弯曲设备上进行。
    B. 弯曲分自由弯曲和校正弯曲:自由弯曲是指当弯曲终了时,凸模、毛坯和凹模三者吻合后就不再下压。校正弯曲是指三者吻合后继续下压,对工件起校正作用,产生进一步的塑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CAD论坛|CAD教程|CAD下载|联系我们|关于明经|明经通道 ( 粤ICP备05003914号 )  
©2000-2023 明经通道 版权所有 本站代码,在未取得本站及作者授权的情况下,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GMT+8, 2024-11-25 15:36 , Processed in 0.15477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