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368
- 明经币
- 个
- 注册时间
- 2003-10-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威望
-
- 金钱
- 个
- 贡献
-
- 激情
-
|
我好奇中央电视台这几年到底挣了多少钱以及将来可能挣多少,从而可以雄心勃勃地支持这个6亿美元的计划。但不幸的是央视不是上市公司,网上很少有相关的资料报道。这里单从网上获得的几个有限的数字加以推测和分析。
央视在2000年广告收入大约为6.4亿美元,比1999年有16%的增长。[1]假设央视继续保持这个增长率,到2005年年广告收入将会达到12亿美元。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媒体市场没有自由竞争机制,央视总是自诩在国内电视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无可动摇,[2] 但即使这样,央视的主要收入──每年十几亿美元的广告收入也不过相当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AOL Time Warner) 2002年一个季度收入的九分之一而已。再假设央视净利润率大约为6%(美国的平均媒体盈利水平),它的2005年净利润将约为0.72亿美元。那么,如果按照30年的资产折旧(中国税务法规定建筑折旧20-40年,这里取平均值; 法律规定建筑剩余价值折旧年限到期后为5%,这里暂且忽略),每年央视大楼折旧费用将会是0.2亿美元 (从财务角度讲,修楼的的6个亿在发生的那一年将不会记入花费,而是一次性记成资产项目,然后每年通过折旧逐年递减)。这意味着光这栋楼就将每年消耗掉央视大约25%的净利润 (如果盈利能力并没有因建楼而提升)。简单地按照公司价值是将来所赢取利润的合计现值的逻辑,即使利润逐年增长,央视的价值大约估算因为新增的资金消耗也将减少近2成!这要在美国,央视台长立马会被董事会解职不可。
现在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一下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少的企业自己花钱盖大楼。粗略说来,在当今资本市场中,如果在同一个行业中两个公司有相同的盈利,而前者的资产小于后者,那么前一个公司的价值会相对大于后一个。举例来讲,如果A企业和B企业每年都有相同的收入,但A有100的资产,B有200,那么简单的利用比较效率的直觉,投资人会更愿意选择A。因为相比B来说,A用了较少的资产挣得了同样的钱,投资人会自然地想到:如果投资人通过投资增加A的资产,A将会挣的更多。因此,对于一个理性的企业来讲,为了使其价值最大化,它总是力争在尽量压低资产和提升盈利之间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资产是有"成本"的,因此按照商业规则,新增资产在消耗成本费用后,它还必须要象原有的资产一样盈利。而建筑作为一种固定资产有其特殊性:无论经营好坏,企业都必须为此"买单"。如果年境不好,公司可以裁员,但却不能减少固定资产的维持成本和折旧支出。因此对很多公司来说,对建筑物业的投资意味着增加不必要的商业风险。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都尽量避免将建筑作为公司的资产,从而避免降低盈利效率和提高经营风险。(除非当建楼的好处──如减少税收、节约成本、避免交租、提高知名度以提升收入等──远大于其坏处时。)
那么,回到央视新总部大楼的话题,笔者认为:
第一,该楼显然不会直接提升央视的收入水平,因为观众看不看电视和电视台建不建楼无关。广告商也同理──在不在央视做广告,只取决于央视有没有足够的观众和广告价格是否合适 (说不定央视为了修楼,还不得不提升广告价格,最终有损其竞争力);
第二,盖楼显然会增加其营业风险。现在各省级台、卫星电视正在以其引人入胜的电视节目步步蚕食央视原有?quot;大一统"阵地。花巨资盖楼并不能帮助央视改善其节目质量、提升其行业竞争力,相反却会让它背上一个高成本经营的包袱。
第三,也许盖楼的一个好处是使央视避免交房租,但老的央视楼也是他们自己的,这个成本节约想来也不会有很多。
综上所述,从投资经营的角度看,央视盖新总部大楼的计划是不明智的。当然,央视可能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也不在乎这笔开销,因为央视本质上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私营企业,而是一个政府宣传机构+国营企业。政府似乎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将央视新总部大楼实现,甚至包括动用巨额纳税人的钱。 无论如何,不管央视新总部大楼的文化象征意义有多大,当目前中国尚有如此众多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系统等急需资金进行建设时,政府会允许央视化这么多钱去建设这样一个巨形"怪圈",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I]文章转自 华筑网[/I]
[1] 本数据引自《亚洲周刊》2001年12月7日对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Tuning In To The WTO Means Double Happiness For CCTV" ,见:
http://www.asiaweek.com/asiaweek/magazine/enterprise/0,8782,186253,00.html
[2] 同上
作者简介:朱毅,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