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 生于北京
1955-1961年 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
1961-1974年 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曾任助教、讲师、教学组长、系秘书、班主任、级主任等。
1974-1984年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任建筑师、设计组长、
1984-1991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任高级建筑师、副室主任、主任建筑师
1991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曾任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舞台美术学会(OISTAT)中国中心副秘书长、北京水彩画学会会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世界建筑"、"建筑创作"、"建筑画"等刊物编委。 ※※※※※※※※※※※※※※※※※※※※※※※※※※※※※※※※※※
—魏先生的建筑观- 建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技术,也是受功能、技术、经济制约的艺术、建筑师创作时比艺术家要更理智,比科学家更富于感情。 建筑自产生之是就是以满足众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的,这就是建筑的功能。建筑师进行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力求最合理的空间、精心的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要求。建筑形式只有与建筑功能巧妙而自然地结合起来时,才有可能构成真实、永恒的建筑美。 建筑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抽象性、衫性和物质性,这是一种耗资巨大。内容复杂。用工众多的艺术。建筑美是一种形式美,这种美的表现要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当建筑的形式与其包含的内容达到完美统一时,建筑美才能有充分显示的可能。 建筑创作哲理过程,是一个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平面、立面、剖面结合,反复推敲调整的过程,我们对建筑的研究和评论,也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和探讨。关于建筑形式和风格问题,始终是你们建筑界最关心的一个焦点。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势必要与为相适应,我们不应仪在仿古,也不应盲目地仿洋,应根据我们的条件。环境与功能,创造出餐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形式与风格,这种风格也应是多姿多采的,而不是谁能划一的。 环境,是建筑创作哲理重要条件,也是创作"灵感"的源泉,没有环境的建筑是不存在的。大至国家、地区,小至街道、地段都是环境,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与之相应。不考虑环境条件,只追求自我表现,势必破坏环境的整体美。对于环境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形式与风格,在现代社会应更关注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要尊重环境。性病环境、美化环境,走右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打捞我们建筑师提出的挑战。 建筑设计是创造性的工作,但也充满了苦恼与艰辛,回顾自己的每一个作品,无不留有这样那样的踞与苦衷,总希望下一个作品能更加完美。更少些遗憾。 ※※※※※※※※※※※※※※※※※※※※※※※※※※※※※※※※※※
—— 设计作品 —— 中国国家大剧院 北京长富宫中心 光华长安大厦 北京剧院 西藏大厦 隆福大厦 北京复外22号高层住宅 万通理想世界A区 天桥文化产业开发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鼓楼文艺商城(方案)
《—— 专业论著 —— 《伸出式舞台剧场设计》 《台湾新建筑》 《中国建筑之色彩》 《国外旅馆室内设计》 《旅馆卫生间设计》 《"海上世界"的启发》 《建筑设计工作应面向现代化》 《日本旅馆发展趋势》 《景观建筑与景观建筑学》 《近代苏联剧场建筑》 《建筑设计的环境意识》 《创造现代化中国的优秀作品》 《传统与时代----长安大戏院的场地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