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CAD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4|回复: 3

[转帖]AutoCAD中的比例设置和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7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图纸上绘图时,应在开始之前先确定比例。此比例是绘制对象的尺寸与图形所表示的对象的实际尺寸之比值。例如,在建筑图形中每四分之一英寸可能表示房间平面布置图的一英尺。所选比例必须使对象的图形布满图纸。 而在 AutoCAD中,将反转此过程。可以用指定单位类型(建筑单位制、十进制等等)或默认单位类型(十进制)绘图。屏幕上每个单位都可表示所需的单位制:英寸、毫米、千米。因此,如果绘制发动机部件,一个单位可能相当于一毫米。如果绘制地图,一个单位可能相当于一千米。        也就是说,刚开始绘图时无需考虑绘图比例的问题,就按1:1绘图,这是CAD绘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到打印出图时再考虑出图的比例,打印时,可以为图形的不同部分设置不同比例。 尽管打印前无需指定图形比例,但还是可以提前输入下边几项的缩放尺寸 :               1、文字(如果在模型空间中绘制)               2、标注(如果在模型空间中绘制)               3、非连续线型               4、填充图案               5、视图(仅在布局视口中)               缩放这些元素以确保在最终的图形中得到它们的正确尺寸,当然在图形中会用到多种文字格式、标注样式和填充图案,可以灵活的调节比例因子。 在模型空间中指定比例因子
 如果计划从模型选项卡打印图形,则应该通过将图形比例转换为比例 1:n   计算精确的比例因子。该比例把打印单位当作代表正绘制对象实际尺寸的图形单位。

  例如,如果绘图比例为 1/4 英寸 = 1 英尺,可以按如下步骤计算出比例因子 48: 1/4" = 12" 1 = 12 x 4

 1(打印单位)= 48(图形单位) 用同样的计算方法,1/8 英寸 = 1 英尺的比例因子是 96,1 英寸 = 20 英尺的比例因子是 240。

  如果使用公制,比如图纸尺寸可能为 210 x 297 mm(A4 纸),比例因子为 20。按如下方法计算图形界限:

              210 x 20 = 4200 mm

              297 x 20 = 5900 mm

       建立比例因子之后,可以用它设置文字高度、标注尺寸、线型比例、填充图案比例和视口比例。完成图形之后,可以按任何比例进行打印,或按不同的比例打印模型的不同视图。
       应用比例因子

        设置下列元素的值,决定是否想要从模型空间或图纸空间布局中打印。

          文字, 创建文字时设置文字高度或在文字样式 (STYLE)
            中设置固定文字高度。模型空间的文字打印高度应按比例因子增大。直接创建于布局上的文字应设置为真实大小 (1:1)。

        标注, 在标注样式 (DIMSTYLE) 中或用DIMSCALE 系统变量设置标注比例。直接创建于布局上的标注应设置为真实大小 (1:1)。

     线型, 对于从模型选项卡打印的对象,应该使用CELTSCALE 和LTSCALE 系统变量来设置非连续线型的比例。对于从布局(图纸空间)打印的对象,应该使用PSLTSCALE 系统变量。

     填充图案,在"边界填充"对话框 (BHATCH) 中或用HPSCALE 系统变量来设置填充图案的比例。 视图,从布局选项卡打印时,需要使用ZOOM XP 命令,其中 XP 是视图相对于图纸尺寸的比例(比例因子的倒数)。
帖子推广本帖地址:http://www.shequ.shejis.com/dispbbs.asp?ID=275305

发表于 2007-9-8 0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学习了
发表于 2007-10-28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学习了
发表于 2007-11-10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塞顿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CAD论坛|CAD教程|CAD下载|联系我们|关于明经|明经通道 ( 粤ICP备05003914号 )  
©2000-2023 明经通道 版权所有 本站代码,在未取得本站及作者授权的情况下,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GMT+8, 2024-11-26 18:24 , Processed in 0.18743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