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213
- 明经币
- 个
- 注册时间
- 2015-8-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威望
-
- 金钱
- 个
- 贡献
-
- 激情
-
|
本帖最后由 你有种再说一遍 于 2025-5-8 21:30 编辑
很久之前我就觉得以Revit为核心的BIM模式的成本不够廉价.
建筑速度最快3天一层,比起设计快不少.
也就存在逆向设计BIM的问题,建筑都做完了才去补充模型.
项目和人才方面也存在很多限制.
例如现在看来看去也是"万科","中建"等大公司搞得起,而且正向设计BIM貌似也是大工程.
为什么用BIM呢?因为招投标需要...
官方为什么推荐?因为节省材料,环保前提.
不可能三角:
出图时间
/ \
项目投入人数 项目价值
从建筑材料节省和规避管线碰撞等机制,BIM是非常好的,
这说白了就是可以省材料钱.
从经济角度来说:
建筑用时 > 材料损耗 > 设计费.
从效率为王的角度,我始终认为它不是未来.
不过成年人只讲利益,不讲效率.
直到下一个游戏规则出现之后,狠狠打破这种腐朽的场景.
下一个游戏规则是什么?
除非就是BIM成本可以降低到像CAD一样,一个绘图员就能负责全局.
那么再下一个呢?
时效性!比CAD还短的出图时间.
那么未来是什么呢?
那肯定是AI啊.
很久之前我就想,有平立剖了,它为什么不能自己生成模型呢?
既然模型有了,同类风格的材质为什么不能自己标注呢?
甚至看到扩散模型的时候,就知道了就算只有项目说明书,列举出需要多少厕所,房间,面积数,是圆是方,这种文字性描述就能自动构建完接下来的全部东西.
建筑现场有很多立即要解决问题的,
例如变更通知出得比画图还快.
那么为什么这种场景不是AI生成图纸呢?
我觉得这样搞下去世界只需要一家设计公司啊...
能一秒出上百张图的话,那你我他都失业了,
所以文章接下来就不想了...
想把BIM用好需要有前提.
1,点云.
2,生成空间.
3,风格导向.
4,物理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