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际设计中,零部件大多数很类似,如何提高出图效率?用INVENTOR作设计,三维模型很快,但要形成产品,绝大多数要出二维工程图,
CBX:完全同意。
对于类似零部件,若是手工出图,复印后改几个尺寸就行了,
CBX:这是某些设计部门传统设计下的一种模式,但我反对这样做。
但INVENTOR却要重新开始。
CBX:不见得一定是“重新”。
inventor提供的“图纸格式”本意也许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它只能提供正视图(AIP8),对剖视图等无效,所以我从未用过。
CBX:不是想解决您说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个毫无实际意义的功能,不光是您,别人也没人会真正用到它。
目前的办法,把模型和工程图一起COPY出去,在另外的项目中更改模型,(该论坛上有的网友也是如此)即使删除所有特征,全部重建,重新关联,更名(包括保存副本后删除正本),工程图都可以“识别”它。
CBX:这倒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但只要是新建,即使作成一模一样,甚至把原模型copy到INVENTOR的Templates目录当成模板,一点不改,都不认。所以我认为,INVENTOR肯定有一个“识别标志”,而且就在copy过来的“空壳”里,在“copy后打开”和“新建”的区别里,一旦找到它,便能骗过电脑,大大提高出图效率。
CBX:严格地说。并不是“标志”,而是“关系”,父子关系。
这里有个基本概念问题,那就是Inventor的工程图究竟是些什么?
实际上这是三维模型的“映射表现”,而决非AutoCAD那样的二维图线。工程图(子)建筑在三维模型(父)这个基础上,然后会有自己的两个层次:映射结果和关联注释。其中映射结果有投射规则和某类结果处理对策这样的可控参数;而关联注释则与投射结果可以造成完全的关联关系,甚至直接引用三维模型的驱动尺寸…
可见,如果没有了三维模型这个基础,其上层建筑(我们看到的工程图图线)当然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付?所以,并没有“识别”标记,而只有“基础”;因此“骗过”的设想将很难实现。
也许我们永远找不到,但AUTODESK肯定知道,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提供这样的功能呢?也许他们只用加工中心,不用出图。陈老师,您意下如何?拿什么来拯救靠二维图生存的第三世界人民
CBX:其实,Inventor中具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也理解您的需求,这就是“断开关联,随心所欲”,虽然在前边我说过我反对这种设计流程。
具体方法是:将结果IDW另存为AutoCADM下的DWG(AutoCAD下的也凑合了),然后,对这个DWG怎样处理,一是与原始模型和Inventor已经毫无关系了,因此您就随便了;二是因此在设计数据管理上,所有的关系需要您自己维护,Inventor的相关功能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2、如何管理工程图 三种方式 a:一个项目只建一个工程图idw文件,所有的零部件工程图全部在该文件的各个图纸里 b:按部件分,一个部件一个idw文件,各部件里的零件工程图在各自部件idw的图纸里 c:一个零件一个idw,一个部件一个idw,(这个idw可能不止一张图纸,比如还有工序图) 陈老师及各位网友,你们认为哪种方式好,或者还有更好的方式?我目前用c
CBX:一个零件一个IDW,一个装配一个IDW。但我的工序图不在这里,而是依据原始模型和工艺设计之后、产生的工序模型基础上,另一套工艺设计工程图。
3、局部视图中如何标尺寸(AIP8.0) 如图,Φ325、Φ328在主视图中不易分辨,但在局部视图中又无法标出,咋办?
CBX:可以完成,而且并不困难。您碰到了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