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h1600
发表于 2004-2-1 10:30:00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在创建工作平面时,需要指出的是,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元组合可以产生不同方位的工作平面。由用户创建的每一个工作平面,都有其自己内在的坐标系统。在创建工作平面时,用户选择几何图元的顺序决定了坐标系的原点和正方向,也就是说选择几何图元的顺序决定了创建的工作平面的法线方向和位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例如,需要建立一个与圆柱相切的一个工作平面,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顺序来选择几何图元。第一种,首先在工具面板中单击“工作平面”工具,然后在浏览器中选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XZ</FONT>平面”,最后选择轴的圆柱表面,这时在凹槽的另一侧建立了一个唯一的工作平面。<o:p></o: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第二种,首先在工具面板中单击“工作平面”工具,然后选择轴的圆柱表面,最后在浏览器中选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XZ</FONT>平面”,这时在凹槽的一侧同样建立了一个唯一的工作平面。<o:p></o: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todesk Inventor</FONT>中,如果零部件的渲染模式选择的是“着色显示”和“选择隐藏边”的显示方式,则所建立的工作平面都是半透明的;如果零部件的渲染模式选择的是“线框显示”显示方式,则所建立的工作平面都就是透明的。<o:p></o: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若要在零件环境中创建工作平面,可以使用“特征”工具栏上“工作平面”工具,并利用未退化草图几何图元、特征顶点、边、面或其他定位特征来定义工作平面。在部件环境中创建工作平面,可以使用部件工具栏上的“工作平面”工具,定义存在于部件但不存在于零件模型中的工作平面。当工作平面建立后,在浏览器中会出现工作平面的符号表示已经建立。<o:p></o: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使用三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AD</FONT>设计软件建立的任何一个三维的实体模型,都是由最基本的三种几何元素点、线和面构成的立体空间几何体。所以说,在立体几何中成立的公理、定律和定理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todesk Inventor</FONT>的造型设计中仍然成立。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todesk Inventor</FONT>的三维实体造型设计中建立定位特征时,可以运用立体几何中的这些公理、定律和定理作为设计工作的依据。例如,在立体几何中有这样一条公理:“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在三维实体设计中就可以通过寻找不共线的三个点来确定一个工作平面。<o:p></o:p>
ovo
发表于 2004-2-8 10:00:00
支持楼主的热心
陈伯雄
发表于 2004-2-8 10:38:00
其实,创建工作面的方法并不多:
基于平面、基于两线、基于一点一线、基于一点一平面、基于三点、基于可切面和平面。
完了...
ming6688
发表于 2005-11-28 15:47:00
<TABLE class=tablebody2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12pt" width="100%"><IMG alt=发贴心情 src="http://www.mjtd.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order=0> <B></B><BR>支持楼主的热心 </TD></TR></TBODY></TABLE>
yingxunxue
发表于 2005-11-28 18:40:00
<P>学习中,它与PRO/E创建平面有区别吗?</P>
woolf24
发表于 2005-11-28 21:08:00
读后受启发
zhl6200
发表于 2005-11-28 23:00:00
<P>能归纳出十种创工作方法,确实不易,也很有用。</P>
陈伯雄
发表于 2005-11-29 08:48:00
<P>我的习惯是,从我已知的经典几何学中继承“面的充要条件”的规则,然后就沿着这个规则使用Inventor的相关功能,而不是另外建立一套概念。</P>
<P>所以,我的“方法”比楼主要少一些...</P>
<P>建议各位想一想上述观点,我认为这是学习任何新东西的捷径。</P>
laplaplap
发表于 2005-11-29 09:34:00
<P>支持lzh1600方法</P>
<P> </P>
sixsixsix
发表于 2005-11-29 18:04:00
<P>楼主的东西源自于“Autodesk Inventor R5.3 中文版实用教程”。</P>
<P>学习如读书,读书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薄到厚”、第二阶段“从厚到薄”。Lzh1600说的是第一阶段,陈老师说的是第二阶段,互不矛盾。</P>
<P>李敖说到他老师的书:“不可不读、不可再读”,他是个会读书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