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flin 发表于 2007-12-22 15:53:00
大陸發到台灣的E-mail發信者的名稱如果是簡体中文通常會呈現亂碼,故被病毒程式規類為垃圾郵件(SPAM)而刪除,所以請改成英文。我的另一個E-mail address 為<a href="mailto:a1450@ms4.hinet.net">a1450@ms4.hinet.net</a>。nantianzeng 发表于 2007-12-24 23:30:00
<p>谢谢林前辈!以后多多指教!本人指向不大,但还算上进,现正值年轻时光,希望少走些弯路。</p>jockeywah 发表于 2007-12-26 23:12:00
有些模糊Joseflin 发表于 2007-12-29 10:24:00
Discovery Channel曾報導過一位英國醫生也是位慈善家的捐助非洲一批收音機以宣導防治愛滋(AIDS)的事蹟。大家都知道非洲的愛滋病由於普遍的缺乏衛生教育導致災難性的漫延,又因地緣遼擴、人民生活困苦加上文盲所以無法推廣文字教育,無奈缺乏電力的原故若要以電視推廣也有困難,該醫生於是捐助數萬具小型收音機分送各偏遠地區的居民,當地政府配合廣播防治愛滋病的知識,剛開始時效果還不錯可是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大家又不收聽了,調查的結果才知道原來是電池沒電了,他們沒錢買乾電池縱使有錢也不知到到那裡買。於是該醫生苦思如何解決收音機供電的問題,一天他突發奇想:馬達是接受電能後產生機械能的裝置,如果倒轉過來輸入迴轉動能是否會輸出電力呢?於是馬上在實驗室以玩具小馬達試驗終於穫得證實,他隨即委託工廠生產一批以手轉輪發電的小收音機送至非洲,這事跡讓該醫生穫得當年度勞力士國際人道獎的殊榮。<br/>今年石油危機價格高漲讓全世界警覺發展替代能源的集迫性,於是太陽能及風能.....的研究和生產甚囂塵上,堪稱是世紀的名星產業。車輛工業也搭上此風潮研發電動車,我曾有個構想:如果每輛電動車準被備一套備用電池,在自家設置風力發電機充電以便交替使用,這樣不是可以省掉一筆可觀的燃油廢費?況且因風力發電完全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最乾淨的能源。我曾向老東家王永慶董事長提過此建議,大概是他的眼光是放在大發電廠此小case不值得費心思吧此建議始終沒穫得實現,不過事到如今個人還認為它值得一試,所以現在提出來如果有那位朋友有興趣開發此微型風力發電機,搞不好會發展成大企業。<br/>有一個簡單的試驗的方法:找一輛報廢但發電系統堪用的車輛,拆下其冷卻風扇(亦為發電風扇)及發電機,將風扇裝置在屋頂或屋外受風處,接上發電機就能產生12~14volt的直流電用來充備用電瓶,充電速度不須要求太快一天可以充滿即可。在試驗過程中應當會得到許多經驗如風扇轉速和大小的數據,可作為日後設計此發電裝置的參考。大陸地區由於政府刻意的壓低燃油的價格所以價格和國際行情有很大了落差,譬如汽油約為香港的1/3而已,因此盜賣走私出境的情形是眾所週知的事實,國內有排長龍加油甚至加不到油的現象,黑市倒賣的事也是時有所聞這是不正常的,之所以會如此歸根究底就是人們還是苦於高漲的油價,相信如此裝置的價格若能合乎經濟效益應當能創造很好市場和業績。ah915 发表于 2007-12-31 20:57:00
很好的主意!前期花费也不大,希望有厂家能够采纳!产品上市我买一台.zgzhly 发表于 2008-1-1 20:58:00
路过,顶一下Joseflin 发表于 2008-1-5 08:30:00
中國政府今年大力改革稅制並實施勞動合同法,這是基於內政上的考量廠商只得配合辦理,精算的結果一般來說人工成本增加了25%左右,為了維持產品的競爭力每家公司莫不攪盡腦汁致力於製程的自動化以縮減人力,因如此人力的需求勢必降低這對求職著來說應該會雪上加霜。此次吾友吳先生就是應大陸台商的要求至上海協助他們解決製程自動化的事宜,原先該廠部份的塑膠瓶吹瓶完成後須送至貼標機貼上標籤或印刷,甚至採取人工貼標的方式浪費許多人力,現在全部要改成吹瓶後自動整列、貼標一氣呵成的生產模式,沽計因此可以減少25%左右的人工,雖然需要投資設備但基於生產成本效益也勢在必行。<br/>大陸目前雖然工廠林立但求職者仍然感到謀職不易,其主要的原因是工廠的數量還是不夠,之所以覺得工廠數量多是因為以前實在太少了的原故,所以政府不斷的開發工業區鼓勵本土和外資的投資設廠。台灣目前每年須引進15%左右的外籍勞工,新加坡甚至仰賴85%的外籍勞工才夠維持工業發展的需求,如此的工商業規模才能促使他們有較高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平均所得。我所以一直鼓吹青年人創業就是希望經由創業來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目前投資還不足的情況下要找到創業的機會還算容易,相信以後創業的機會一定會越來越少所以誰先捷足先登誰就能贏得先機。以台灣和新加坡為例外勞普遍是從事較低層的工作所得也較低,但大陸卻反道其行外籍勞工的所得反而比本土勞工高出甚多,以台資勞工來說起碼要比在台灣高50%人家才願意離鄉背景去外地工作,相信台商經營者也懂得計算成本不致於故意任用台籍人士,癥結在於本土員工是否能完全取代台籍員工的工作?除了知識、經驗、能力外對公司的忠誠度也是公司很重要的考量因素這點值得大家深思。<br/>據統計先進國家的人民用於食分面的開支佔其所得不會超過20%,這也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開發程度的標準,因為扣除基本的食、衣、住、行方面的開支後還有剩餘才能從事育樂方面的文化活動,你可自行衡量一下和已開發國家的生活水準還有多少距離。日本目前夫婦兩人每個月的退休年金約可領到2.5萬人民幣,北歐挪威甚至高達6萬人民幣,所以他們縱使不依賴子女的奉養也可得到富足安樂的生活,問題是他們在退休前每個月需繳交很高的稅金和保險費日本約為40%挪威約為60%,試想如果你每個月的所得扣除40或60%的話還能夠維持生活嗎?大陸實施一胎化政策上一代又沒有社會保險的保障又沒有退休金可領,所以奉養父母的責任自然就落在下一代子女的肩上,如此一人扛起兩人的撫養責任辛苦是可以想見的,祝福你!<br/>seamanchen 发表于 2008-1-7 08:27:00
<p>感覺這邊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工資不見漲物價特別高,創業不容易啊,內地這邊治安都不太好,沒關係很難辦成事.</p>yirong 发表于 2008-1-11 09:08:00
<p>先顶了再说</p>Joseflin 发表于 2008-1-12 10:54:00
<p>也許你心中會納悶明明我學的是CAD又有些興趣,但你所舉的創業例子卻和CAD扯不上關係?難道是在鼓勵學非所用?大家想想你學CAD的目的何在,難道不是認為掌握CAD後找工作容易收入也比較高能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明白說增加收入才是真正的目的技能只不過是手段之一罷了,如果為了達成目的暫時的改變或甚至拋開其中之一的手段又何妨!跟據我常年的觀察由從事銷售業務的人員創業成功的比率最高,其原因是跑業務的人對市場需要什麼比較了解,也比較懂得和掌握的客戶心理,加上跑外務的人見的世面較廣所以碰到機會機率也比較相對提高,因而我才鼓勵大家從業務端創業然後才逐步往製造技術端發展。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舉台灣人稱首富的三位工商巨子的發蹟史來說明:<br/>一、國泰金融集團的創辦人蔡萬春,小時家境貧窮小學畢業後和幾個兄弟身上帶了兩塊錢到台北闖蕩,由於當時台灣百業蕭條只能依靠打零工兼種菜過活,後來開個醬油坊賣起醬油來,開始展現其作生意的才能,別人賣醬油是開家店等顧客上門大不了勤於召乎而已,但他則採取全面佈線擴張銷售網的銷售策略,在各處廣設寄賣的據點幾乎形成大小通吃的局面,他就專門負責送貨和收款醬油釀造方面的工作則交給幾位兄弟打理,由於銷量大所以有降低售價的餘力,在普遍貧富的年代這優勢造就一個不敗的局面開始蓄積相當的財富,有次他到日本訪時眼見日本在戰後途飛猛進的發展盛況,很納悶他們何來那麼多的資金,向日本友人詢問的結果才知原來日本政府以鼓勵民間成立產物保險公司來吸收民間的遊資用於發展工商企業,此政策證明十分正確且收到很傲人的成效,他回國後隨即向政府遊說終於穫得首肯成立國泰產物保險公司,後來陸續增加壽險......並將所吸收的資金大力投資於房地產開發和各種金融衍生商品的操作且并購銀行,房地產投資方面在全省各都會的精華區自建(成立國泰建設)辦公大樓並採只租不賣的經營策略,現在該機構擁有230棟辦公大樓一年的租金收入有八十億台幣左右,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房東,終於創造一個資產3.5兆台幣的金融集團。<br/>二、台塑關係企業(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米行學徒出身(以前我曾談過其賣米的事蹟)二次世界大戰後眼見台灣當時百廢待舉因此投入木材生意打下相當扎實的財富基楚,在日本訪問客戶時巧遇美國人海約翰(PVC製程發明者)向其推介塑膠新材料後才開始從事塑膠中下游的生產,最近更擠身上遊的石化和練油業(大陸進口的柴油40%是該公司的產品),並擴張版圖至電子和太陽能產業臭湊成十大公司,該集圖是台灣目前最大的製造業。<br/>三、鴻海企業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屬台灣企業新秀畢業於海事專校,30萬元台幣創設鴻海工業公司產銷黑白電視旋鈕起家,由妻子掌管生產及總務會計自已則專跑業務,起先模具都是委外製造,配合當時台灣電子業蓬勃發展進步一日千里,於是向上發展模具事業,然後逐步往上游電子科技業擴張版圖,他的大陸子公司富士康公司擁有約60萬個人工,去年整個集團的營業額突破一兆台幣。<br/>由以上的例子可看出從業務端開始創業是條較容易成功的路,等到建立事業基楚後各種機會自然會找上門來,屆時就可選擇你的專長和興趣的項目發展了。</p><p></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