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FET電視有一個《反敗為勝的經營策略》的節目,介紹日本企業在海外投資所遭遇的困境和反敗為勝的策略,對個案的探討及分析都相當的深入很值得借鏡學習,其中有兩個和中國有關反敗為勝的實例我的印像特別深刻。 一是CANNON公司IXUS系列數位像機的生產線由中國廠撤回日本。原本IXUS像機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雖然主要零組件都仍由日本本國製造但組裝方面都交由中國廠負責,後來總公司的經營部門覺得同樣的產品貼上Made in Japan和Made in China不同的產地標簽,兩者的售價便有50到75%的差距,經過內部技術和製造部門的研究結果是:在日本廠以加強機械人的裝配設施及改採群体式(Team)的彈性人員編組從事組裝,於是決定將該生產線由中國撤回日本,經過幾個月的實施經驗證明他們的構想是正確的,CANNON公司最後下了一個結論:並不是利用低廉的人工就能穫得較高的利潤。當然該公司是透過改良儘可能以裝配機械手臂來取代人工裝配的方式,雖然需要作花費巨額的設備開發成本,但經過效益評估的結果認為可行於是頭也不回的改變生產地。也許有人會認為日本人如果將該機械人的設施搬到中國廠不是也同樣可以降低成本?甚至可以訓練中國籍的技術人員參與該計劃的開發?持此念頭者未免一廂情願,日本人的經營策略很明確,在機械人尚未發展成功前他還是需要低廉的人工,一但開發成功再便宜的人工也敵不過機械了,否則像機的主要零件為何不交由中國當地的協力廠商制造,這樣豈不是能降得運輸成本?但若純以企業經營角度來判斷便了解他們為何會此決定了。CANNON本身也要面對其它的競爭者他們以其生存與否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實在不宜作其它聯想和苛責,國際上的企業競爭本原本靠的就是實力而不是道義,近幾年來中國的人工成本增加得速度很快,中國目前的工資水準已直逼同樣是亞洲新經濟体的泰國和馬來西亞,而越南的人工成本則仍只有中國的1/3左右,鄰近的高棉、緬甸、老窝則更低,這些國家享有對美出口的優惠關稅,且是亞細安國協成員對東南亞國協相互間的進出口無需關稅,這些有利的條件當然是外資企業夢眜以求的優點,加上如越南抄襲中國開放市場及優惠獎勵稅制以吸引外資,加上越南因長期內戰人民養成刻苦勤勞的民風這點十分有利於生產事業的發展,不少外來資金蜂擁而至創造07年9%傲人的經濟成長率,相對的中國對外商的利基也急速地流失,外資原本就抱著那邊有利就往那邊跑的心理,將來有一日中國的本土企業發展到飽合時也會抱著相同的心態到其它國家投資。中國這些年來會有此奇績式的發展外商的貢獻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外資最大貢獻是引進新的管理和技術開啟本土企業的視野,大家不要忘了這純粹是個各取所需的買賣,不宜對彼此有不何合時宜的期待,最重要的是本土企業在此買賣中吸收了多少經驗,能否扛起它他日外商轉移陣地後中國接下來的發展重任。 今天講得太多來不及談第二個實例《HONDA在越南反敗為勝》,下週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