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7103 发表于 2007-3-15 16:15:00
<p>小弟觉得,要創业的首要条件还是你人际方面,管理,技术比较没甘注重?当然,也要根椐你的实际上需要啦?不过如果你前两方面都做不好,再好的技术也是纸上谈兵了.</p><p> 版主,是经验之人,听了你的话也是收获不小,</p>Joseflin 发表于 2007-3-17 09:56:00
創業初期由於本身的條件的限制必須採取低毛率的模式,就是所謂薄利多銷的政策。量多相對的資金的周轉以也就跟著加速了,一般來說短期的流動資金起碼須為實收資本的3到5倍,這麼大的資金流量一定要配合完善的財務控管和藉助銀行的融通才行,最理想的狀況是以廠房及生產設備向銀行貸款作為流動資金,千萬不要向民間借貸,因民間借貸屬於高利貸,時間一久會將公司的財務拖垮,因此和銀行必須建立良好的債信,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銀行的業務是存放款,他也是歡迎債信良好的客戶,你跟他維持良好的關係,有朝一日你發生週周轉上的困難,他會衡量伸出援手幫助你渡過難關的。這也是上週我提到《信用佳》的道理,台灣幾位出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如王永慶、郭台銘、吳火獅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信用佳。<br/>早期台灣還是農業社會的時代,政府想發展工業又苦於沒有資金,所以想出《遠期支票》的方法,就是買方以遠期支票代替即期支票來付款,由賣方去承擔幾個月(通常是三個月)的風險,並推動立法通過《票據法》,明訂違反票據法者除了民事賠償以外還須遭受刑法追訴,以遏止空頭支票充斥擾亂社會秩序。如此一來資金不足的現象暫時穫得舒解,使整個工業化加速發展,現在因為工商界的資金已相當充裕了,政府不願再充當《討債者》的角色了,所以廢止《票據法》改由買賣雙方自行斟酌和承擔信用的風險問題。<br/>【利潤=售價─成本】相信大家都瞭解,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生產事業的知彼就是明瞭市場的行情及趨勢走向,而知己的功夫當然是成本啦。價格取決於市場供需是求之在人,理論上是無法以自己的意思控制,而成本則是求之在己且可由自己操控。有言道:《求人不如求己》,要穫得期望的利潤還是以降低成本為上策。問題來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成本計算方法迴異千萬不可輕忽。還有,成本的分析方面你瞭解有多少?它涉及到會計統計的知識,所以多充實一下會計統計的知識是必需的功課,切記!心中有成本觀念,事業才能成功。天龙八部 发表于 2007-3-22 18:29:00
设计在于创意,绘图只在于技术,本质不同Joseflin 发表于 2007-3-24 09:54:00
<p>上回我提到成本的控制關係事業的成敗,可是技術出身的人偏偏對它卻較為生疏,因此我想有必要在成本結構和分析上多費些時間來說明。附圖所示的是製造業粗略的成本架構圖:既然是粗略圖所以只能視為成本概念,如要深入的分析就得多多研讀有關的書籍或請教會計統計的專業人士。但千萬別輕忽它,因為它是你成功與否的關鍵,成本沽算是報價的主要依據,高沽了得不到訂單,低沽了卻會導致虧損,其重要性甚至高於技術的層級。<br/>製造成本包含原物料(主原料和副料)、人工(直接人工和間接人工)、水電費及工繳(即再托外加工的費用)。其中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參與生產的人員,而間接人工則指間接參與生產的幹部及會計、生管、倉儲及品管或技術輔員導........等。售價減去製造成本是所謂的毛利,毛利 / 製造成本 = 毛利率。總成本是製造成本 + 管理費用 + 銷售費用 + 財物費用,其中管理費用是指擬定管理策略及全職的管理人員,一般是指廠長級以上的高級幹部。銷售費用是指銷售人員的薪資、出差費、交際費及運費、廣告費.......等。財務費用通常是指利息支出,要特別注意的是政府財稅機關只承認銀行公告的利率,所以如果借民間高利貸就得自行吸收利息的損失。售價 - 總成本 = 純利,純利/總成本 = 純利率。<br/>總營業額/實收資本額 = 資金周轉率。例如你的資本是100萬,一年的營業額是1000萬,純利率是5%,那麼1000 x 5% = 50 ,也就是一年有50萬的利潤。問題是如你成本沽算錯誤,明明是2%純利率卻沽成5%,為了爭取訂單在報價時降了3%,原以為還有2%的利潤,其實已賠了1%,如此一來公司不倒閉才怪。<br/>成本分析得十分細密準確的話,可據以研究降低成本之策略,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不敗之境地。<br/></p>senior00ojf 发表于 2007-3-24 15:39:00
<p>粗粗一看,没看懂.怎么全是繁体字啊?</p>威格 发表于 2007-3-24 17:36:00
写的深刻,看后很受启发.一气读来,感悟良多!期待……bruce_lee 发表于 2007-3-26 17:23:00
大虾。。。此图中是否要说明尺寸a,b,c标的毫无疑义 。。。。小弟愚见wooper 发表于 2007-3-27 15:43:00
相当复杂。。。。Joseflin 发表于 2007-3-31 10:17:00
絕大多數的事業都有旺季和淡季的困擾,每逢旺季時業積特別好須要趕工,淡季時則生意清淡就得煩惱員工的薪資發放。那麼,創業究竟是在旺季還是淡季較適當呢?王董事長曾說過一句很知名的話:《開冰果電店就要在十二月開張》。台灣地處亞熱帶的南緣,十二月份屬冬季,如逢北方冷空氣或蒙古寒流來襲,也是給它冷的可以,所以冬天時吃冰的人當然很少,冰果店市況蕭條是可以想像的,那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後開張呢?如深一層去体會王董事長的話就會發現它隱藏了兩個意義:<br/>1. 在市況蕭條的情況下,剛創業的人滿懷理想和幹勁,較能靜下心來思考克服困境之道。這時他會想到如何創新口味,是否採多樣化經營的策略,如增加熱飲和應景小吃的供應,加強服務方品質和提昇招呼客人的態度,並且注意電面裝璜與營業環境的改善,如此相信他的業績會優於同業,並建立一定的口碑,因而更容易安然度過這個淡季,當來年春夏偕踵而來時便是他享受甘美成果的時候了。<br/>2. 如果他努力不夠或本身就不是創業的料子,不幸失敗倒閉又欠了一筆債,由於剛創業年紀尚輕且負債額不致於太大,如記取失敗的經驗,還是有可能東山再起的,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相反的,如果年過五十才失敗那時想要再翻身恐怕就很困難了。<br/>下游代工廠的產能如只能滿足一家上游母公司時,母公司為了強化零件管理會採取并購的策略,一方面可降低間接人工與管理成本,一方面可使製造流程更順暢,漸進的使母公司規模不斷擴大,採取資金密集與技術密集的經營策略是必然趨勢,形成寡佔甚至壟斷的企業生態。這現象對被并購的代工廠也沒什麼不好,因他說不定會進入母公司的經營階層。<br/>當企業并購的趨勢形成時再計劃創業就為時以晚了,因你有資金的話並不一定有人(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有了人卻獨缺資金,無法兩全其美當然不能與大企業抗衡了。目前號稱台灣電子一哥的鴻海集團最初就是一家電子模具廠,專作電子廠的模具設計與製造,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其電腦排線聯接器的模具開發建立傲人的聲望。然後循此企業經營模式發展到今日的規模,現值在三十多年間澎脹了六千倍,也就是說當初投資一萬元現在變成六千萬,怪不得郭董要買噴射機和擁美女了。run2007 发表于 2007-3-31 13:57:00
<p>我感覺沒有什麽自主創業的環境啊。。。</p><p>市場不規範很嚴重,</p><p></p>